迷人絮语
□王根娣
在季节的长廊里,还在为金秋喝彩,转身就遇见了冬。
一片阴云,一场寒风,冬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人间,天气说冷就冷了。太阳收敛了热情,没有了暖意,空气凝滞,风吹到身上冷飕飕的,阴阳转换,冬雪成了迷人的希望。
细雨打落了国槐、白杨、梧桐的叶子。凄风冷雨中,嶙峋的枝丫上挂着零星的几片,也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树木最懂得删繁就简的真谛,在冬日里积蓄能量。马路上、广场边、草坪里四季常青的树木也显得憔悴了许多,让人顿生爱怜,产生怀恋之情。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节气不饶人”。这是母亲每逢秋末冬初总爱说的话。每当这时,她总是要叮咛我们:“啥节气要穿啥衣服,吃啥食物。”
对于我这个小女儿,母亲总会强调:“十月一,要穿棉衣了。”她总担心我会挨冻,而我,大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哪有那么悬乎?”心中嘀咕母亲太夸张。每次回家,母亲总会捏摸着我单薄的外衣:“你穿这么单,真是图文明把四季都忘了,么看都啥时候了,还穿那么单。这么大人了,衣服都不知道穿,啥时月了都不知道。”
“妈,看你,不冷。”我望着棉衣棉裤的母亲,“我穿得也不少,你看,外套、毛衣……”我边说边扒拉着让母亲看。
“十件单也抵不住一件棉。年轻时觉不着,老了,觉着了,晚了,迟了。自己不管好自己,还指望我管你?你看,手都是冰凉稀森的。”母亲絮叨着。而我,颇不以为然,觉得母亲的话多余。也真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妈,我又胖了,胖了好几斤。一到冬天我就胖。”我边把母亲做的丰盛的饭菜端上饭桌边说。
“胖了好!胖了身体好,结实!”
“好啥好?胖了多难看,走不到人跟前。”我说。心里笑着母亲真是老古董,还以肥为美哩。
“咋吃那么一点?”刚放下碗,母亲就絮叨。
“已经不少了。你看我单位同事,都节食减肥,身材多好。还有那些明星,都吃那么一点,瘦瘦的,多漂亮,看看我……”
“胖啥胖!不好好吃饭,作践自己。”母亲边收拾碗筷边絮叨。“身体好比啥都好,有啥胖不胖的,胖了富态。”
我走后没几天,母亲就打电话叫我回去。我以为母亲有事急忙赶回家,到家后,母亲拿出一双棉套和一件黑棉褂让我穿上。我泪水盈盈,凝视着母亲,她的白发比去年又多了些许,雪白雪白的,憔悴的脸上满是欢喜:“挺合适的,穿上就好,穿上暖和。”母亲边打量着我边絮叨,如释重负般。
“手制羹汤强我餐,略听风响怪衣单。分明儿鬓白如许,阿母还当襁褓看!”而今,我已失去做女儿的资格,在这冰冷的初冬,再也没了母亲的絮叨。
在寒风中,我眼前浮现出在豆油灯下,母亲为我们一家人做棉衣的情景。那是母亲年年秋季必做的功课。一家老小八口人过冬的棉袄、棉裤、棉鞋、棉袜,都是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一身身的棉衣都是母亲熬夜换来的,一家人的吃喝穿戴全在母亲的两只手上。每每想起,都是浓浓的恩情和暖暖的爱意。我想,当所有人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母亲永远关注着你飞得累不累、冷不冷。
现在,没了母亲,再也没有人在乎我的冷暖,在乎我工作累不累,在乎我胖了瘦了。在无限失落与孤寂的十字路口,一盏孤灯下,送一身寒衣给天堂的母亲。
在这凄冷的冬日,我想再听听母亲的絮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王根娣
在季节的长廊里,还在为金秋喝彩,转身就遇见了冬。
一片阴云,一场寒风,冬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人间,天气说冷就冷了。太阳收敛了热情,没有了暖意,空气凝滞,风吹到身上冷飕飕的,阴阳转换,冬雪成了迷人的希望。
细雨打落了国槐、白杨、梧桐的叶子。凄风冷雨中,嶙峋的枝丫上挂着零星的几片,也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树木最懂得删繁就简的真谛,在冬日里积蓄能量。马路上、广场边、草坪里四季常青的树木也显得憔悴了许多,让人顿生爱怜,产生怀恋之情。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节气不饶人”。这是母亲每逢秋末冬初总爱说的话。每当这时,她总是要叮咛我们:“啥节气要穿啥衣服,吃啥食物。”
对于我这个小女儿,母亲总会强调:“十月一,要穿棉衣了。”她总担心我会挨冻,而我,大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哪有那么悬乎?”心中嘀咕母亲太夸张。每次回家,母亲总会捏摸着我单薄的外衣:“你穿这么单,真是图文明把四季都忘了,么看都啥时候了,还穿那么单。这么大人了,衣服都不知道穿,啥时月了都不知道。”
“妈,看你,不冷。”我望着棉衣棉裤的母亲,“我穿得也不少,你看,外套、毛衣……”我边说边扒拉着让母亲看。
“十件单也抵不住一件棉。年轻时觉不着,老了,觉着了,晚了,迟了。自己不管好自己,还指望我管你?你看,手都是冰凉稀森的。”母亲絮叨着。而我,颇不以为然,觉得母亲的话多余。也真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妈,我又胖了,胖了好几斤。一到冬天我就胖。”我边把母亲做的丰盛的饭菜端上饭桌边说。
“胖了好!胖了身体好,结实!”
“好啥好?胖了多难看,走不到人跟前。”我说。心里笑着母亲真是老古董,还以肥为美哩。
“咋吃那么一点?”刚放下碗,母亲就絮叨。
“已经不少了。你看我单位同事,都节食减肥,身材多好。还有那些明星,都吃那么一点,瘦瘦的,多漂亮,看看我……”
“胖啥胖!不好好吃饭,作践自己。”母亲边收拾碗筷边絮叨。“身体好比啥都好,有啥胖不胖的,胖了富态。”
我走后没几天,母亲就打电话叫我回去。我以为母亲有事急忙赶回家,到家后,母亲拿出一双棉套和一件黑棉褂让我穿上。我泪水盈盈,凝视着母亲,她的白发比去年又多了些许,雪白雪白的,憔悴的脸上满是欢喜:“挺合适的,穿上就好,穿上暖和。”母亲边打量着我边絮叨,如释重负般。
“手制羹汤强我餐,略听风响怪衣单。分明儿鬓白如许,阿母还当襁褓看!”而今,我已失去做女儿的资格,在这冰冷的初冬,再也没了母亲的絮叨。
在寒风中,我眼前浮现出在豆油灯下,母亲为我们一家人做棉衣的情景。那是母亲年年秋季必做的功课。一家老小八口人过冬的棉袄、棉裤、棉鞋、棉袜,都是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一身身的棉衣都是母亲熬夜换来的,一家人的吃喝穿戴全在母亲的两只手上。每每想起,都是浓浓的恩情和暖暖的爱意。我想,当所有人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母亲永远关注着你飞得累不累、冷不冷。
现在,没了母亲,再也没有人在乎我的冷暖,在乎我工作累不累,在乎我胖了瘦了。在无限失落与孤寂的十字路口,一盏孤灯下,送一身寒衣给天堂的母亲。
在这凄冷的冬日,我想再听听母亲的絮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