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55期:第04版 百味

年画里的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政

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一个是有好吃好玩的,再一个是还有好看的。好看的当然很多,但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年画。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我就和要好的几个玩伴一家一家看大人们贴年画。稍微长大了些,贴年画就成了我们自己的事。贴的时候自然少不了对那些年画品头论足一番。谁家的年画色彩好看,谁家的内容精彩,谁家的多、谁家的少,一边贴一边讨论。但都来不及细看细品,只为早早贴好,等待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一大早,起了床,放了鞭炮,吃了饺子,就到村里人家拜年去了。进门叫一声叔叔婶婶,寒暄两句,就站在客厅的桌边,看人家的年画。记得有一年,在村子中间一户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的人家的墙上,居然看到一副非常特殊的年画。画面上一边是房屋、地面上都是厚厚的积雪,一边是几十个人忙忙碌碌采收红红绿绿的西红柿、辣子、茄子等新鲜蔬菜。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数九寒天还有时令瓜果蔬菜。我不止一次地在那户人家看那幅画,不止一次地认为那是作画的人凭空想象的结果,最多就是想表达一种理想化的愿望。

老家过去的房子都是砖瓦土木结构,也算三室一厅吧,一座房子隔三间,中间一间便是客厅。客厅右手靠墙放一张方桌,左右一把靠椅,便是那时村里人家最常见的家居摆设。年画一般就贴在靠方桌那面墙的中央位置。有的人家年画多,右边墙中间贴不下,也贴在左边墙的对应地方。有的人家舍不得扔掉上一年的年画,也把旧画揭下来,擦擦灰尘,挪到左边墙上。

那时的墙大都是土墙,过年的时候,从后山的土崖上挖几块“白土”,用水泡开,和成泥浆在土墙上刷一遍,墙就新了。再贴上几张年画,朴素的屋子一下子就显得光彩照人。所以,人们对贴年画很重视,腊月里办年货,揭年画就是其中一件。即便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家,至少也要揭一两张年画,增添一点年气。

大约是上初中的时候,我把美术课本上画着一群小孩子放鞭炮的古画,照猫画虎地画在一张大纸上,充作年画,贴在家里的方桌上方,颇得来家串门的村人夸奖。

那时的年画,胖娃娃并不多,山水画也不多,剧照比较多。印象最深的是村人说的“四调”。就是把一部电影片段拍成若干图片印出来,一张画上分四列八行,每张图片下有简要的文字介绍。“四调”是村人的口音,具体怎么写,为什么那样叫,我也不知道,也无从考证。那时的农村,文化相对贫瘠,电影也不是很多,年画绝对算得上一种精神产品。

记得父亲那时就爱揭这种印着电影剧照的年画。我把自家的年画看完了,在别人家也看这种年画,不但看图片,下面的文字也要细看一番。这些字一般都很小,在自己家里还好说,看不清楚可以站在椅子上看,甚至爬到方桌上看,只要没有外人,都是无妨的。看别人家的年画就不同了,只能看见年画下面的文字,上面的大多只能仰头看看图片罢了。即便是这样,也不影响我大年初一去村里人家看年画的兴趣和热情。

年画从过去村里人口中的“四调”和景物画,到风行一时的俊男靓女明星照、胖娃娃,再到近几年的伟人照、风景画,年画也是一个个时代的印记。

如今,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产品多了,过年很少贴年画了。腊月的集市上,卖年画的也不多了。但是回想起那时候年画里的年,却如乡愁一般,有一些温暖,也有一些怅然。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