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83期:第04版 百味

奇叔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白杨

奇叔是商州城南上赵塬村里的赤脚医生。奇叔一生几乎就干了一件事——治病救人。

奇叔在一生的治病救人中成就了自己,也在治病救人中折了自己。惊闻噩耗,我回村里送奇叔的时候,已经盖了棺盖。

奇叔的官名叫王化奇,村里人不叫他王化奇,大大小小的人都尊称“王先生”。“先生”和“医生”原本是两个概念,全村人敬重他,硬叫他“先生”。我叫他奇叔,叫了一辈子。

奇叔是子承父业当村医的。他的父亲王彦堂,我们叫三爷。三爷刚出学堂那会儿,见村里人缺医少药看病难,一连几个婴幼儿夭折,就萌生了学医济世的善心。他从亲戚家借来《寿世保元》《女科遍览》等医学专著,一边研读,一边对照村里人的症状反复琢磨。凭着一颗善心和执着,谨慎尝试处方和药物,没几年就自学成医。上村下院儿童妇女的常见病,三爷都能医治得了,而且有了不小的名气。

1961年,三爷去世了,村里人都找奇叔看病抓药,15岁的奇叔勉强继承了三爷的一杆戥子、一架药斗、一套碾槽和两部药书。奇叔受了三爷的熏陶,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好医生。他把父亲教的医学知识、治病方法和上百例处方反复体悟,细心运用到给村里人的治病实践中。加之政府也在农村开展了半医半农的卫生员业务培训,奇叔听取了商县人民医院医师的授课和实习,拿了结业证,在行医中有着自己的尝试和独到见解,很快成了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

我五六岁时,患过一次急性黄疸肝炎,奇叔天天给我打针。那时候,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医疗器具缺乏,一支针管一根针头,只要不碎不弯就用几年。给张三打完了,倒一碗开水烫一烫、冲一冲针管,用酒精擦擦针头,再给李四、王五打。奇叔给我打针时,尽量换上细些的针头,我依旧疼得叫唤,边哭边骂奇叔,奇叔不恼,打完针再把我逗笑了才走。去奇叔家抓药,奇叔用戥子把中草药称好,让三婆在锅里翻搅焙干,我在灶里拉着风箱烧火,奇叔又捣面子和蜂蜜丸成丸药。

奇叔的儿女逐渐长大,三间窄小的房子住不开,想批个宅基地却艰难得很,加上手头没钱,就一拖再拖。我参军前的那些年,有多少个夜晚,我都叫奇叔来我家,和我同铺睡觉。奇叔曾在县药材公司实习,又在北宽坪种药,到商洛地区参加会议,是见过世面的人。我们聊人生、聊社会、聊村里大事,聊谁家儿子孝敬老人。不知不觉,天就大亮了。奇叔有自己的思想,对医疗事业很敬重,很虔诚,也很忠心。奇叔对妇科病有拿手之处,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多次给我讲过,世有妇科,也应有男科,他用几年时间写了几万字的《男科论》,并运用到治病救人当中。那时候,刊物少,可能最终也没有发表。

有一年,奇叔窄小的三间瓦房突然莫名其妙失火了,消防队的水车进不了村里的窄巷道,眼睁睁看着房子烧完了。值钱的铺盖粮食、中西药物、锅碗瓢盆一样都没抢救出来。常言道,水冲火烧当日穷。奇叔一下子穷到了负数,烧毁的那些中西药物可都是赊账而来的啊!

此后的几年,奇叔一直住在生产队物窖旁的磨坊里。磨坊似乎要比奇叔家的房子宽敞些,我常去买药,也给奇叔宽心。说到高兴处,奇叔还给我出了一句上联:北宽坪广东坪坪上有坪,我想来想去都没能对出下联。

1987年秋,我牵头和几个热血青年成立了南秦文学社,想创办《百草园》油印刊物,除了稿子一无所有。我把这事说给奇叔,奇叔很支持,当即给了我一块钱,说让买纸。我很感激,又不好意思接钱,奇叔说:“你弄的是正经事,多的我没有,一块钱嫑嫌少,不添斤添两。”我接过一块钱,觉得沉甸甸的,含着泪花给奇叔鞠了一躬。当时,一块钱能买20张整开有光白纸,可以印十本《百草园》油印刊物。有了奇叔的支持,我再找人集资一些,借用了杨峪河区文化站的铁笔蜡纸就刻印了。每期《百草园》出刊后,我先要给奇叔送一本。

人说,盖房子是衰运。奇叔一生盖了两次房,自然也受尽了苦头。在塬上兑换不到盖房的地方,奇叔贷了款把房子建在社沟口的小河边。过了几年,由于屋漏等原因,奇叔又重新翻建了一次。本来就身单瘦小的奇叔,折磨得瘦了几圈。刚刚建起房子那会儿,离村子较远,群众看病不太方便,奇叔回村出诊也得走好一会儿。后来,村里人富了,家家户户给娃盖新房娶媳妇,呼呼啦啦盖地连上了奇叔的房子,奇叔房前屋后变得繁华起来。儿子王强卫校毕业后,奇叔有了帮手。加上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加大投入,农村医疗站升级改造成了社区卫生室,设置了几张病床,奇叔事业红火了,日子也活泛了。

再后来,建设了南秦新区,奇叔的房子被征迁了,赔了奇叔家几辈子都没见过的钱,还要给两套房子。这样的好光景,奇叔却永远不知道了。

2015年腊月十三日傍晚,南秦川道的公路上,大车小车摩托车像往常一样川流不息,灯光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奇叔在急匆匆给下赵塬社区患者出诊送药途中遭遇车祸,抢救无效,走完了他69年的生命历程。

我后来才听说,那位患者当晚是有药吃的,奇叔完全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出诊。奇叔临出门时对儿子王强说:“病家是急家,给人治病,不能拖沓,不光要医病,还要医思想。医生到了,药到了,病人就有了精神支柱,心里就不慌了,痛苦少些,病也就好得快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