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12期:第04版 百味

寂寞的八仙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科平

作为传统家具,八仙桌正方形的桌面,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民间雅称八仙桌。从前在我的家乡,八仙桌平日里放在祭祖用的条桌下面,吃年夜饭、招待客人才摆放在堂屋,配四条长凳子。家里人平时吃饭则用小桌子和板凳,或是坐在门墩、小凳上,也有干脆蹲在地上,照样吃得有滋有味。

我的家乡在关中平原渭河北岸,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乡民。他们大多在土里刨食一辈子,就像我九十岁的老娘,没出过远门,传承敬天敬地感恩祖宗的习俗。八仙桌摆在祭桌下,春节的仪式感隆重,必须在祭桌和八仙桌上完成。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早晚都要祭祖,先在祭桌上点燃蜡烛、焚香,然后在八仙桌上摆上饭菜,作揖、磕头、祈祷,感恩过去一年苍天保佑,期待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八仙桌上的黑色油漆就大部分脱落,但桌面平整方正,桌裙上是明式雕花,桌身沉重,几个人才能抬起来。村里人婚丧嫁娶过大事,八仙桌常常被借走,桌底上还写了粉笔字标记,酒席完毕,就送还回来。

抬着八仙桌出门进门很不方便。过去家里屋门窄小,宽大的八仙桌只能放倒侧身,一个有经验的人在旁边指挥,几个人小心翼翼抬着,先出两条腿,慢慢转向,再出去两条腿。当年七叔七婶结婚,我刚好与八仙桌一般高,娘看席招待客人,我也跟着蹭饭吃。

每年正月,亲朋好友到来,我们待客总要搬出八仙桌,请他们上座,敬茶,敞开心扉说话,情感融洽。一般吃两顿饭,早餐臊子面,面是“薄、筋、光”,汤是“煎、稀、汪”,味是“酸、辣、香”。午餐是七碟子八碗子的凉菜热菜,香气扑鼻,小酒佐菜,八仙桌见证了春节的热闹繁华和家庭的亲情与温馨。

八仙桌晚上也很忙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公社电影放映队常到村里来,八九十年代,村里人过红白事,也放映电影。八仙桌被早早抬出去,放映员选择好位置,把放映机轻轻放到桌上,然后在桌子腿上用绳子绑牢一根拴喇叭线的竹竿,挂上一个照明电灯。紧接着把电唱机放到桌上,打开盖子放唱片,大喇叭里便播放出悦耳的歌声。孩子们兴奋地呼喊着穿过大街小巷,大人们也陆续前来。夜幕降临,电影开场,人们的脸庞在黑暗中发出晶莹的光来,兴奋、紧张、喜悦,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光阴如梭,岁月匆匆。长大成人后的兄弟姐妹各奔东西,村里的劳动力大转移,不少进城打工的人在县里市里买房定居。村里逢年待客用的是有转盘的圆桌或是可以伸缩的高档餐桌。过红白事有餐饮服务队,所需用品一应俱全,电视、电脑、手机淘汰了露天电影,我家的八仙桌基本派不上用场了,在门房一隅落满了灰尘。

寂寞的八仙桌,那些和它一样苍老的缕缕木纹、块块污斑,静静地目睹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从容,那么坦然,风轻云淡,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