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12期:第04版 百味

葫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高红英

葫芦谐音“福禄”,因外形圆润优美,用途广泛,是增寿、降瑞、除邪、保佑子孙的吉祥物,历来深受国人喜爱。

葫芦名称五花八门,有瓠、匏、壶、壶卢等。据说最早由“壶”与“卢”两种盛酒器皿,与葫芦形状和用途相似,所以人们将壶卢合二为一起名葫芦。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植物,种植历史悠久且地域广泛。

葫芦生长期呈青绿色,每年四五月份,葫芦碧绿清脆,正是食用的最佳时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过去关中乃至西北农村,家家户户院墙都爬满了绿油油的葫芦藤。从墙根攀缘而上,整个院子显出勃勃生机。母亲采摘入馔,或凉拌或清炒,一口下去,爽口清雅,似乎将初夏的早热全都消减了。葫芦吃法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还可以制成饮品,如葫芦茶、葫芦酒等。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葫芦,今天才知道,葫芦的苦味源于“苦素”。

《诗经·幽风·七月》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到了八月,葫芦青皮泛黄,父亲将十几只葫芦小心翼翼地剪下,均带着一搾长的葫芦藤即“龙头”,然后把小葫芦用绳子绑好挂在房檐下晾晒,以备留用或送人。大葫芦用菜刀一分为二,掏净内瓤清洗干净,过上十天半个月,等葫芦水分蒸发殆尽,一把纯天然的手工水瓢便制成了。

葫芦外形多样,常见肚大嘴小。成熟后外壳木质化,中空,经处理可作各种用途。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葫芦既可烹晒,又可为器。大者可为瓮盎,小者可为瓢樽,为舟可以浮水,为笙可以奏乐,肤瓤可以养豕,犀瓣可以浇烛,其利溥矣。”

古时候名门大族多在家中中堂位置,放置一只大葫芦,认为能化煞收邪、趋吉避凶。民宅则在屋梁下悬挂葫芦,称为“顶梁”,认为可吸收住宅阳气,能有效抑制不良气场,使家居平安。讲究人家,用红绳串五个葫芦称“五福临门”。现在有些地方仍流传旧俗,夫妻结婚入洞房前,需持一劈两半的葫芦饮“合卺酒”,意为夫妻百年后可合体,这“卺”便是葫芦的一种。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被人们视为子孙万代的吉祥物。

人们钟爱葫芦,不仅因为它能蔓延,多果实,符合人类繁衍子孙和多子多福的愿望,还因为葫芦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葫芦味甘、性寒,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除烦止泻,对胰蛋白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起到降糖效果。葫芦的蔓、须、花、叶、子、壳均可入药,俗语说“葫芦虽小,浑身是宝”,而现在科研人员正提取葫芦素,研究专门治疗肿瘤与癌细胞的药物。古代医书则记载,葫芦可治麻疮、牙齿松动,对各种疮尤其有效。《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此处“壶”即葫芦,是成语“悬壶济世”的来历,常用来比喻医者救死扶伤的品德。后因药铺多用葫芦分装药材,故“悬壶济世”又代指中医。

葫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随处可见葫芦头、冰糖葫芦、油葫芦,这些都是葫芦的人间烟火气。其实,越日常越使用才是非遗传承保护的最好方式。葫芦还有广泛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与之有关的日常用语、成语、诗文很多。

秋季成熟时,满棚的葫芦品种繁多,有燕脖葫芦、油锤葫芦、水滴葫芦等,不一而足,让人目不暇接。而我徜徉葫芦架下,体味着“小葫芦大肚量”的道理,似乎化身为七个葫芦娃,给人们送去福禄和希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