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70期:第03版 百味

病房里的节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宗涛

医院的病房是个浓缩人生百态的地方。正月初以来,我陪着生病的老父亲,在病房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日夜。

靠近门口的病床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刚做完肺部手术。他的老伴,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阿姨,始终在一旁悉心照料。一天晚上,老人的儿子匆匆赶来,手里拎着水果。

“妈,怎么又让爸吃剩饭啊!”儿子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带着几分无奈与责备,“好多病都是吃剩菜、剩饭吃出来的。以前日子苦,节俭那是没办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根本不缺这口吃的……吃这些变质的饭菜,对身体危害有多大,到时候生病住院,花的钱可多了去了。”

阿姨停下手中的动作,微微低下头,小声嘟囔:“我是看浪费了可惜……”老人靠在病床上,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儿子走到床边坐了下来,语气缓和了一些:“妈,我知道你们这辈人过惯了苦日子,节俭是好事,但也不能不顾健康。”

接着,儿子打开话匣子,说起一些让他无奈又感慨的事。他讲起有一次去同学家聚餐,同学的母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可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他却发现同学的母亲一个人在厨房,热着前一天的剩饭吃。那一幕让他心里不是滋味。“当时我就在想,阿姨辛苦地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新鲜的,这又是何必呢?”儿子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

还有一次是中秋节,单位发了一箱苹果,他特意带回家,跟父母说多吃水果对身体好,让他们别舍不得吃。可父母总想着等孩子们回来或者来客人的时候再拿出来。结果,那箱苹果就一直放在角落里,渐渐开始腐烂。母亲每次都是从快烂掉的苹果开始吃,把烂掉的部分用刀削去,继续吃剩下的。“一箱苹果到最后都没吃到几个好的。”儿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听着儿子的讲述,阿姨伸手擦了擦眼角,低声说:“我们总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没想到反而害了自己。”老人缓缓抬起手,拍了拍老伴的肩膀说:“孩子说得对,以后听孩子的。”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思绪却飘回到了自己的父母身上。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小时候,家里的东西总是用了又用,补了又补,剩饭剩菜总是热了一遍又一遍。那时候,我不懂他们为什么这么“抠门”,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才渐渐明白他们的不容易。

病房里安静了下来,只有仪器的滴答声。我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为了一口饭、一件衣服发愁,可老一辈人那种深入骨髓的节俭习惯,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时代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我们不能一味地守着过去的节俭,而忽略了健康和生活品质。真正的节俭应该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在这小小的病房里,我看到了两代人观念的碰撞,也看到了时代变迁留下的痕迹。

走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暗暗下定决心,等父亲出院后,一定要好好和父母聊一聊,告诉他们该吃就吃,该用就用,不要总是委屈自己。毕竟,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