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岗位上熠熠发光
——记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安装二队辛峥明
通讯员 刘刚
在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搬家中心安装二队,提起电工班的辛峥明,无论是并肩多年的老工友,还是初来乍到的新成员,无不竖起大拇指。扎根一线十六载,这位老电工早已是班组公认的技术“大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绽放出温暖而坚韧的光芒,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勤学苦练
淬火成钢的“技术脊梁”
辛峥明的起点并不高。“那时学历有限,电器知识都是零敲碎打,没系统学过。”回顾初入行时的情景,他坦言。然而,这并未成为他懈怠的借口,反而点燃了更强烈的求知欲。他把工作现场当作课堂,每一次设备安装、每一次故障排除,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工作之余,别人休息闲聊时,辛峥明常捧着专业书籍和图纸,对着复杂的电路图反复琢磨。遇到难题,他从不敷衍,总是认真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那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疑难杂症”、解决方法和宝贵心得。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还是科班出身的年轻技术员,都是他的老师。无人可问时,他便一头扎进资料堆里,查阅手册、搜索信息、反复推演,不彻底弄懂原理、不找到解决方案决不罢休。
凭借这股“钉钉子”般的钻劲和韧劲,在无数次井下实战的淬炼中,辛峥明从普通电工成长为团队无可争议的技术核心。他练就了洞察设备异常的“火眼金睛”,对各种电器设备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当井下设备出现复杂故障,值班电工束手无策时,“找老辛”成了本能反应。辛峥明总能在复杂的线路设备中,凭借深厚经验与精湛技艺,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指导或亲手排除故障,保障生产顺畅。队长苗小龙对此深有感触:“老辛就是我们班组的‘定心丸’。有他在,再棘手的电器问题我心里都有底。那份沉稳和可靠,是多年真功夫磨出来的。”
倾囊相授
薪火相传的“授业园丁”
辛峥明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技术精湛,更在于他甘为人梯、倾囊相授的无私情怀。他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团队整体技术过硬,才能更好保障安全、服务矿山。因此,他主动承担起“师带徒”重任,视培养新人为己任。
在辛峥明看来,教徒弟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传承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从不藏私,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窍门和教训倾囊相授。面对徒弟提问,他都耐心解答,循循善诱,直到对方真正理解。他常手把手教接线、查线路,在实战中讲解原理、分析案例,让抽象理论变得生动具体。
入职不到两年的刘建光,是辛峥明徒弟中的佼佼者。如今他操作规范熟练,处理问题沉着冷静,技术远超同期入职的同事。谈及成长,刘建光充满感激:“我能这么快上手,全靠辛师傅。他就是本‘活教材’,遇到难题,他都会放下手头事,细致讲解原理、演示操作,甚至陪我下井处理,直到我完全掌握。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那份责任心和敬畏感。”
像刘建光这样,在辛峥明悉心指导下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技术骨干已有十余位,他们带着师傅的技艺和精神,在搬家中心不同岗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支撑中心发展的重要力量。辛峥明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传帮带”的深刻内涵,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坚守奉献
平凡岗位的“敬业标杆”
十六年,5800多个日夜。辛峥明始终坚守在任务繁重、环境艰苦的搬家倒面一线。井下作业空间狭小、噪声轰鸣,时常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强度连续作战。无论环境多恶劣、任务多艰巨,他从未退缩,像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岗位上。
对待工作,辛峥明近乎苛刻。每一次接线,反复检查确认;每一次调试,追求分毫不差;每一次故障排除,必追根溯源,不留隐患。工具箱井井有条,工作记录清晰详实——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感染着身边同事。
他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团队中的“热心肠”。新同事不适应井下环境,他主动关心照顾;搭档操作不规范,他及时提醒纠正;班组任务紧张,他主动承担更多。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活干好了,大家安全了,生产顺了,比什么都强。”这份质朴的责任感,是他十六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动力源泉。正是无数个像辛峥明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用他们的肩膀扛起了保障矿井安全高效运行的重担。
老将辛峥明,是该公司搬家中心众多一线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和生动缩影。工友们由衷的赞誉,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他那份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闪耀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的高度褒奖。他和工友们,正是“神南搬家”这块金字招牌最坚实的基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刘刚
在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搬家中心安装二队,提起电工班的辛峥明,无论是并肩多年的老工友,还是初来乍到的新成员,无不竖起大拇指。扎根一线十六载,这位老电工早已是班组公认的技术“大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绽放出温暖而坚韧的光芒,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勤学苦练
淬火成钢的“技术脊梁”
辛峥明的起点并不高。“那时学历有限,电器知识都是零敲碎打,没系统学过。”回顾初入行时的情景,他坦言。然而,这并未成为他懈怠的借口,反而点燃了更强烈的求知欲。他把工作现场当作课堂,每一次设备安装、每一次故障排除,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工作之余,别人休息闲聊时,辛峥明常捧着专业书籍和图纸,对着复杂的电路图反复琢磨。遇到难题,他从不敷衍,总是认真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那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疑难杂症”、解决方法和宝贵心得。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还是科班出身的年轻技术员,都是他的老师。无人可问时,他便一头扎进资料堆里,查阅手册、搜索信息、反复推演,不彻底弄懂原理、不找到解决方案决不罢休。
凭借这股“钉钉子”般的钻劲和韧劲,在无数次井下实战的淬炼中,辛峥明从普通电工成长为团队无可争议的技术核心。他练就了洞察设备异常的“火眼金睛”,对各种电器设备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当井下设备出现复杂故障,值班电工束手无策时,“找老辛”成了本能反应。辛峥明总能在复杂的线路设备中,凭借深厚经验与精湛技艺,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指导或亲手排除故障,保障生产顺畅。队长苗小龙对此深有感触:“老辛就是我们班组的‘定心丸’。有他在,再棘手的电器问题我心里都有底。那份沉稳和可靠,是多年真功夫磨出来的。”
倾囊相授
薪火相传的“授业园丁”
辛峥明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技术精湛,更在于他甘为人梯、倾囊相授的无私情怀。他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团队整体技术过硬,才能更好保障安全、服务矿山。因此,他主动承担起“师带徒”重任,视培养新人为己任。
在辛峥明看来,教徒弟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传承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从不藏私,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窍门和教训倾囊相授。面对徒弟提问,他都耐心解答,循循善诱,直到对方真正理解。他常手把手教接线、查线路,在实战中讲解原理、分析案例,让抽象理论变得生动具体。
入职不到两年的刘建光,是辛峥明徒弟中的佼佼者。如今他操作规范熟练,处理问题沉着冷静,技术远超同期入职的同事。谈及成长,刘建光充满感激:“我能这么快上手,全靠辛师傅。他就是本‘活教材’,遇到难题,他都会放下手头事,细致讲解原理、演示操作,甚至陪我下井处理,直到我完全掌握。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那份责任心和敬畏感。”
像刘建光这样,在辛峥明悉心指导下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技术骨干已有十余位,他们带着师傅的技艺和精神,在搬家中心不同岗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支撑中心发展的重要力量。辛峥明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传帮带”的深刻内涵,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坚守奉献
平凡岗位的“敬业标杆”
十六年,5800多个日夜。辛峥明始终坚守在任务繁重、环境艰苦的搬家倒面一线。井下作业空间狭小、噪声轰鸣,时常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强度连续作战。无论环境多恶劣、任务多艰巨,他从未退缩,像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岗位上。
对待工作,辛峥明近乎苛刻。每一次接线,反复检查确认;每一次调试,追求分毫不差;每一次故障排除,必追根溯源,不留隐患。工具箱井井有条,工作记录清晰详实——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感染着身边同事。
他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团队中的“热心肠”。新同事不适应井下环境,他主动关心照顾;搭档操作不规范,他及时提醒纠正;班组任务紧张,他主动承担更多。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活干好了,大家安全了,生产顺了,比什么都强。”这份质朴的责任感,是他十六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动力源泉。正是无数个像辛峥明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用他们的肩膀扛起了保障矿井安全高效运行的重担。
老将辛峥明,是该公司搬家中心众多一线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和生动缩影。工友们由衷的赞誉,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他那份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闪耀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的高度褒奖。他和工友们,正是“神南搬家”这块金字招牌最坚实的基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