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59期:第03版 百味

速度时代的“逆行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许晨冰

这是一个被速度定义的时代。

高铁划破晨雾,快递车穿梭街巷,外卖软件的倒计时精确到分钟。公路作为速度的血管,日夜奔涌着钢铁洪流——货车的重载轮胎碾过路面,发出持续的嗡鸣;轿车的引擎在超车时发出短促的嘶吼;连公交车进站时,都带着“下一站预计3分钟到达”的提示音。然而,在这片追求“更快”的场域里,却行走着一群“逆行者”。他们以“慢”对抗速度的异化,故称“逆行者”。他们身着橘色工装,步履从容,手里的工具与周遭格格不入:扫帚、铁锹、测量仪,甚至是慢吞吞地进行着的洒水车和清扫车。

当跑车广告在楼宇大屏上循环播放“0到100公里3.5秒”的加速性能时,老养护工陈师傅正蹲在路肩,用小铲子一点点抠排水箅子里的淤泥。身后的车流以80公里的时速掠过,带起的风掀动他的衣角,引擎声盖过他说话的调子,却没打乱他手上的节奏。他面前的排水口,像被堵住的“毛细血管”,而他的耐心,是让水流重新通畅的钥匙。

当导航软件不断提示“前方道路畅通,请保持当前速度”时,养护队的清扫车正开着双闪,在应急车道上缓缓移动。新入职的小林握着方向盘,眼睛盯着路面——一块拳头大的碎石藏在标线边缘,他得调整方向,让扫地刷刚好裹住石子,又不碰到旁边的护栏。“师傅说,这石头要是被车轧飞,能砸裂后车的挡风玻璃。”他的车速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后视镜里,排队的车流像被按了暂停键,但没人鸣笛——橘色车身和闪烁的黄灯,是所有司机都懂的“安全信号”。

他们“逆”的从来不是方向,而是时代对“效率”的单一注解。社会这台机器总在催促:更快的交付、更短的耗时、更高的转速。而这群人却在做“反效率”的事:花半个小时修补一个硬币大小的路面坑槽,用一下午时间排查隧道壁上几厘米长的裂缝,顶着烈日用抹布擦净每一块被泥水模糊的反光标识。这些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像给高速运转的齿轮加润滑剂——没有坑槽的路面,能让货车少爆一次胎;清晰的标识,能让夜行车少走一次错路;牢固的护栏,能在意外发生时多一分缓冲。所有“快”的从容,皆因有人以“慢”为锚。

他们是唯一能“慢下来”读懂道路的人。司机透过车窗看到的,是连续的路面和掠过的风景;而他们弯腰检查时,能发现沥青表面那道细微的“龟裂纹”——那是路基开始松动的信号;他们用长杆探查涵洞,能从水流声的变化里判断是否有石块堵塞;甚至路边的野草,在他们眼里都是“晴雨表”:某片护坡上的草突然枯黄,可能是地下渗水把根泡烂了,下一步就是边坡滑塌。这些被速度忽略的细节,在他们心里连成一张“安全地图”。

对细节的执着,甚至体现在最基础的清洁工作中。

正午的太阳把路面晒得发烫,王姐正用抹布擦护栏上的泥点。水流顺着钢板流下,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映出她橘色的影子。“这护栏得亮。”她抹得很用力,指节发白,“晚上车灯照过来,反光才够,司机就知道路边在哪儿。”车流从身旁呼啸而过,带起的风让水洼泛起涟漪,却没吹动她的动作——她知道,自己擦过的每一块钢板,都是夜路上的“航标”。

扫帚划过路面的沙沙声,铁锹磕击石块的笃笃声,养护车缓慢的引擎声,构成了速度交响曲里最沉稳的声部。他们的身影在车流中显得渺小,却像河床里的礁石——不阻碍水流,却稳稳托住奔腾的力量。

这或许就是“逆行者”的真正意义:在所有人都往前冲的时候,他们愿意慢下来,守住那些容易被速度抛弃的细节;在时代追求“更快”的时候,他们用“更稳”兜底。他们的橘色工装,不是速度洪流里的“障碍物”,而是给所有赶路人的定心丸——只要这些身影还在,这条路就永远有安全的底气,让每一份“奔赴”都能安心启程,平安抵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