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33期:第04版 憩心亭

母亲二三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母亲李秀兰在2015年“九三阅兵”观礼台与陈思思合影

身卧病床,危处弥留之际的母亲,让我在悲伤不已的情绪中,只能把母亲未来生命的分秒延续寄托于宿命,也似乎唯能如此,才给了我思考喘息的可能。

作为任何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一生的。而我的母亲李秀兰,在人格上对我们子女的影响也很大。

她的善良宽怀、与世无争。母亲从小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要学会忍让,不要与人赌气争一时之高下。这在起初还不太被我们所理解,例如,别人家孩子和我们家孩子打了架,其家长会找上门来告状、指责我们,我们怨气再高也被母亲拉在一边,然后她总是一边厉声批评我们,一边连连向对方赔礼道歉。后来我们明白了,母亲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不懂事而给她丢了脸,更是在教育我们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她的这种看重自己人格而不计较琐细得失,还表现在其一生的工作生涯中。照理说,母亲属于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十四岁入党,十五岁担任妇救会主任的秘书,二十岁出头就当了县妇联会主任,论资历不可谓不老,可是她一生都没攀上什么高官职位,临退休也不过就是一个副厅级单位的干事,退下来后享受离休干部十八级处级待遇。分析原因,除了与跟随父亲南征北战、频繁调动工作有关之外,更让人不能不感慨的原因,是她的那种奉持一生的谦和宽怀、与世无争,任何时候都不营营以求,从而降低了自己人格的处世之道。而她的这种做人风范,也深深影响了我们做子女的。

她的克勤克俭、保持朴素传统习惯的美德。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一个比一个大两三岁,所以衣服大都是大的穿过小的穿,甚至会在最小的穿着也小时,弥上一小段继续穿。我清楚记得,在我们姐弟都长到少年阶段时,有一次母亲叫人从外地捎回了做衣服的好衣料,当时原本是母亲为两个姐姐准备做衣服用的,是墨绿色的条绒面料,但是因为多捎回来了几尺,于是母亲就合计着给我们兄弟仨也用同样布料做了。结果做出来后,最初我穿着总为这偏女孩子的颜色而感到怪怪的,后来勉强被周围人“洋气”的夸赞声冲昏头脑,也就渐渐习惯了。

母亲保持革命本色的好传统,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的那个老粗布包袱,那是母亲几十年来用以包裹她的换洗衣裳用的。我为此还写过一首小诗。

最后,我想说的是母亲一生在养育她的孩子们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明智、无私和没有任何的“偏心眼”。按理说,孩子中哪一位从现象上看,回家次数更多,即像她所说给家里“贡献更大”一些,那么她似乎理应更偏向回家多的这一位。但事实是,母亲深知那样的做法,并不是一个明智母亲所应该采取的,一个明智的母亲不但施予孩子们的爱是一视同仁的,而且要使孩子们之间不造成矛盾。我是属于从现象上看回家多、给家里“贡献更大”的,所以,这方面我感受最深。

一次,临时给我们家打理家务的我爱人的姨妈试探性地问母亲:“您有那么多积蓄,还有房产,等您老了时一定会留给您最喜欢的孩子吧?比如常回家来照顾您、料理您生活的某一位,对不?那您最喜欢哪一个孩子呢?”母亲回答了一句:“五个孩子都是我心头的肉,我都喜欢!”然后补充了一句:“他们各自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嘛。”母亲不但嘴上这么说,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那一年,我们家老二的儿子结婚要买房,我这位二哥就开口向家里说出了一个不小的数目。当时,二哥只说一时周转不开,家里能否暂借这笔钱给他。随后不久的一天,母亲就催我赶快上银行代她取了二哥要的那笔钱,又让我马不停蹄地送到二哥手里,以后也没再过问,像是没发生过这回事。后来我忍不住提醒母亲,可是她一脸严肃对我说:“你二哥目前正处在经济最困难的阶段,身上压力很大,你可千万不要向他提借家里钱的事。”按理说,我这位二哥回家最少,母亲最该不待见的就是他,可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像她所说,十个指头都是她的心头肉。母亲就是这样公道地施大爱于她的每一个孩子,这样我们兄弟姐妹之间也减少了矛盾,我们也都很佩服母亲。

孝敬父母不应该建立在空洞的基础上,所幸的是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诉任何人,我很爱我的母亲。

□崔江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