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99期:第04版 读书观察

家国情怀 人生诗意

关键字:诗意,人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桂维平

近日,张华主席让我为《陕西企业报副刊获奖作品集》写个序,盛情难却,我深感忐忑与欣喜。忐忑的是,限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未必能很好地品读这些获奖佳作;欣喜的是,作为一个媒体人能与企业的同仁,又有了一个互动交流读书体会的机缘。

拿到飘着墨香的书稿,我当晚伏案通读了一遍,感触良多。“诗言志,歌咏言。”一篇篇来自全省基层职工获奖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人生诗意,无不跃然纸上。关注普世苍生,书写人间真情,阐发读书哲思,涵养人文精神,聚焦社会百态,提升品质修养,正是这本职工集子的精髓所在。我不时被这些清新脱俗、朗朗上口的美文所感染,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纵观入选获奖作品的作者,都是根植于企业沃土的“铁笔杆子”,他们中有的是管理干部、工程师、内刊编辑,还有的是普普通通的一线职工,甚至还有“90后”“00后”等新生代。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无不映射出这些企业“笔杆子”的素质学养和艺术情愫,他们不愧是一批长期活跃在企业新闻战线的轻骑兵,更是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从《父亲的心愿》(文向利),到《美人》(张潇);从《为煤而生,因煤而兴》(梁云龙),到《丰收》(王武);从《云深秦岭》(雷军纪),到《生命的葡萄园》(吴烨)……这些文章或立足岗位,品味人生;或感恩亲情,畅叙友情;或寄情山水,抒发心声;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细腻而深邃;从职工作者那洞开的灵魂世界里,受众可以读到别样的诗意人生。

“舍弃长安功名事,修得云集半日闲”(韦源);“母亲是一个宁静的港湾,女儿是一叶飘零的小舟”(李娜);“我只是一滴山泉,以渺小的身长,探寻者大海的深度”(冯骁)……这些业余诗人长吟短唱的诗句,展示出一种旷阔豁达的人生境界和宁静安谧的处世心态。

一个时期,人们曾热议着关于“诗和远方”的话题。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同样可以拥有“诗和远方”的旨趣。有了诗意的心情,你就可以诗意地生活;而诗意的心情,就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而并非一定来自刻意的追寻。远方,其实就是一个不必急于去实现的梦想,或是一个不必急于到达的地方。那个远方,也许你一辈子念叨它却仍无法企及,抑或不经意间却在不久的将来就得以实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重要的是享受那个追寻远方的经历过程。这也是我品读这本获奖集子的感受。

说起我与企业报的交集,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少年时喜好舞文弄墨的兴趣和对文学艺术的向往,写写画画、读书阅报,便成了我工作之余的最爱。而企业报则是向我开启的第一扇窗,承蒙编辑老师的厚爱和点拨,我的诗歌、散文、新闻、书法和篆刻等“豆腐块”作品,在所属系统的《陕西建筑报》得以频频发表。当第一次看到自己写在稿纸上的文字变成了发表在报章上的铅字,那种欣喜是难以言表的。这不仅大大提振了我写作的自信心,更使自己的爱好进而成为终身职业,提供了可能性。果然读书受益、勤能补拙,我终于以突出成绩考入陕西工人报社当上了记者,成为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笔耕10余年间作品获奖颇丰,继而又被选调进入新华通讯社从事采编工作近二十载。

在我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到企业采访报道,还是应邀到企业授课,始终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文友之情。也许是机缘巧合,近些年来,我与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企业报分会又有了更多的交往和互动,或应邀讲座,或带队采访,或阅评佳作,或专业评委……虽乐此不疲,但读书永无止境,于我心有戚戚焉。

享受诗意人生,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每每感念企业给予我的浸润,感怀企业报人的付出,感念读书所得到的滋养时,不由得会生发出许多感慨。记得去年秋天,我应邀在蓝溪书院参加全省企业报新闻副刊作品评审时,曾即兴作了一首藏头诗《云集感怀》:“云天万里望高原,集聚群贤在雅轩。感悟读书诚挚意,怀珠抱玉寄真言。”谨以与同道者共勉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