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33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作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扶青

随着消费扶贫理念和实践的拓展,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如何做到可追溯,对消费者群体而言如何做到能识别,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在日前举办的“2018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活动”上,参会专家表示,渠道可追溯、品质能保障,是发展消费扶贫首要解决的问题。

消费扶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购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不同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常规扶贫工作,消费扶贫的最大特点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运作方式,既兼顾了市场化的特点和优势,也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它会形成一种产业化的内生动力。众所周知,一些贫困地区也有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绿色农业等,但受制于诸多因素无法很好地传播出去,间接挫伤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可以让农民看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为他们带来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因此,就长远来看,比起“直接给钱”式的扶贫,消费扶贫更能有效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开展消费扶贫的一个极好切入点是打通电商渠道,这主要是由目前的消费环境决定的。在互联网电商出现以前,农产品的上行渠道主要是下乡收购,也就是“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的模式,其得以运行的前提是,农产品的生产相对集中,农产品的质量比较统一。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只有20%的农产品能走这种营销渠道,农民的集贸市场只占1.5%。而在减少流通批发环节方面,电商可以说有天然的优势,它直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联通起来,以规避长渠道链条中的额外成本,更好地为农民们创造价值。

随着网络技术驱动、购物方式转变、消费转型升级,电商在消费扶贫领域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品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营销需求,要鼓励贫困地区建立基于统一编码标识体系的追溯体系,避免消费者被营销手段“误伤”。

“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提高了流通和交易效率。这对贫困地区来讲是一个重大机会,它很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农产品上行渠道,助力于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带动地方的产业发展。因此,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把消费扶贫做大做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