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杰:以100%合格率诠释工匠之心
文/图 通讯员 薛双娟

姚志杰(右)和工友研究单体支柱配件三用阀。
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如波涛般汹涌。八月的煤机公司圆环链车间仿佛处于一座密不透风的熔炉之中,尽管车间装了降温风扇,但吹出来的风却如同烈火,带着一股灼人的炽热。
8月19日15时许,笔者见到姚志杰时,他正在新设立的液压支架单体支柱维修区来回穿梭,身上的蓝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湿,额头的汗珠顺着帽带成串往下滚落。他时不时用手背抹脸,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正在维修的单体支柱上,用那因劳累而略显沙哑的嗓音,一遍遍叮嘱工友,务必注重每个细节,确保修复的每一根单体支柱都能达到100%的合格率。
姚志杰是陕煤集团澄合矿业煤机公司三级主管,从事圆环链工作已19年,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多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五小创新”一、二、三等奖,陕煤集团专利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等。今年,由他主创的《一种抛丸机放料装置》《一种抛丸机用矿用圆环链传动装置》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并获得受理。
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姚志杰早已成为工友们眼里的专家。然而,今年8月初,车间突然接到液压支架单体支柱维修项目,这对长期专注圆环链领域的姚志杰团队来说,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为认真贯彻陕煤集团高效协同要求,积极承接各矿的机械维修工作,经综合研判,公司将单体支柱的维修任务交到了我们手里。”自接到维修任务起,姚志杰就投入全部精力研究相关图纸和单体工作原理。设备到货前,他和车间主任、调度员、班长共同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腾地方、划区域、安设备……第一批单体支柱到货后,他将维修流程分解成拆卸、清洗、检测、修复、打磨、组装、试压等7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而他则在各个区域来回巡查,细心做好各环节的协调与对接工作。正午的车间,温度计的指针直指数字40,他身穿蓝色工装,汗水凝结成一层盐霜,安全帽下,湿漉漉的头发紧贴头皮,仿佛刚从大雨中归来。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此项工作,为了达到活柱表面打磨精度,姚志杰带领工友在车床上安装电机、制作工装、尝试各种抛光片,最后选出了一种使用效果佳的抛光片;遇到锈蚀严重的缸体,采用自主研制的轻便式抛光装置,配合钢丝刷手工打磨,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两倍……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姚志杰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告诉笔者,尽管初期进度略显迟缓,但通过不懈努力与探索,他们已熟练掌握了单体支柱的结构构造与维修要领,为后期批量维修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18日17时,距离下班时间还有1个小时,他们终于组装好了20根单体支柱。为早点验证维修效果,姚志杰和工友主动加班,进行首次打压试验。
“昨天晚上10点,我们做完了首批试验,其中18根顺利通过验收,另外2根则因密封不严存在漏液问题,待配件补给完毕后,就能进行全面修复。”姚志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望着正在忙碌的工友,沙哑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等这批活干完,我们就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维修流程,操作熟练后就能进入批量维修阶段,把单体支柱维修项目做好。”话音刚落,兜里的手机再次响起,新一批待维修的单体支柱到货,姚志杰又和工友们一同投入装卸工作中。
这时,距离下班时间仅剩半小时,夕阳透过车间的窗户照在他身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文/图 通讯员 薛双娟
姚志杰(右)和工友研究单体支柱配件三用阀。
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如波涛般汹涌。八月的煤机公司圆环链车间仿佛处于一座密不透风的熔炉之中,尽管车间装了降温风扇,但吹出来的风却如同烈火,带着一股灼人的炽热。
8月19日15时许,笔者见到姚志杰时,他正在新设立的液压支架单体支柱维修区来回穿梭,身上的蓝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湿,额头的汗珠顺着帽带成串往下滚落。他时不时用手背抹脸,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正在维修的单体支柱上,用那因劳累而略显沙哑的嗓音,一遍遍叮嘱工友,务必注重每个细节,确保修复的每一根单体支柱都能达到100%的合格率。
姚志杰是陕煤集团澄合矿业煤机公司三级主管,从事圆环链工作已19年,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多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五小创新”一、二、三等奖,陕煤集团专利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等。今年,由他主创的《一种抛丸机放料装置》《一种抛丸机用矿用圆环链传动装置》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并获得受理。
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姚志杰早已成为工友们眼里的专家。然而,今年8月初,车间突然接到液压支架单体支柱维修项目,这对长期专注圆环链领域的姚志杰团队来说,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为认真贯彻陕煤集团高效协同要求,积极承接各矿的机械维修工作,经综合研判,公司将单体支柱的维修任务交到了我们手里。”自接到维修任务起,姚志杰就投入全部精力研究相关图纸和单体工作原理。设备到货前,他和车间主任、调度员、班长共同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腾地方、划区域、安设备……第一批单体支柱到货后,他将维修流程分解成拆卸、清洗、检测、修复、打磨、组装、试压等7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而他则在各个区域来回巡查,细心做好各环节的协调与对接工作。正午的车间,温度计的指针直指数字40,他身穿蓝色工装,汗水凝结成一层盐霜,安全帽下,湿漉漉的头发紧贴头皮,仿佛刚从大雨中归来。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此项工作,为了达到活柱表面打磨精度,姚志杰带领工友在车床上安装电机、制作工装、尝试各种抛光片,最后选出了一种使用效果佳的抛光片;遇到锈蚀严重的缸体,采用自主研制的轻便式抛光装置,配合钢丝刷手工打磨,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两倍……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姚志杰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告诉笔者,尽管初期进度略显迟缓,但通过不懈努力与探索,他们已熟练掌握了单体支柱的结构构造与维修要领,为后期批量维修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18日17时,距离下班时间还有1个小时,他们终于组装好了20根单体支柱。为早点验证维修效果,姚志杰和工友主动加班,进行首次打压试验。
“昨天晚上10点,我们做完了首批试验,其中18根顺利通过验收,另外2根则因密封不严存在漏液问题,待配件补给完毕后,就能进行全面修复。”姚志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望着正在忙碌的工友,沙哑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等这批活干完,我们就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维修流程,操作熟练后就能进入批量维修阶段,把单体支柱维修项目做好。”话音刚落,兜里的手机再次响起,新一批待维修的单体支柱到货,姚志杰又和工友们一同投入装卸工作中。
这时,距离下班时间仅剩半小时,夕阳透过车间的窗户照在他身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