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55期:第03版 一线

“用汗水擦亮长岭技工品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通讯员  范源

工作中的王永宏。

走进陕西电子长岭电气钣金加工车间,空气中的机油和金属气味扑鼻而来。8月29日上午,王永宏一到岗就忙活起来,神情专注地加工一个精密金属零件。

今年53岁的高级技师王永宏,已经在钳工岗位上坚守了29年,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名牌”技工,实现了人生的精彩蝶变。

他目前主要从事各类复杂、精密钣金零件的加工,从业29年来,共完成技术改进与创新攻关210项。

围绕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难题,王永宏就“五小”创新、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及精益生产等进行提案,先后获得公司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0次,陕西电子“五小”优秀奖两项。

在多型号精密产品9种系列外壳(筒)加工中,他不断探索加工方式方法,创新性改造模具夹具8项,将原来的工艺备损率由20%降到零,降低了加工成本,将总装阶段的问题反馈频次降到零,零件质量稳定性得到验证,为整机质量升级作出了贡献。

在完成一款重点产品的加工工作中,由于夹具设计缺陷,焊接内缝熔透过高,机械无法操控,手工工作量很大。为减轻手工工作量,他系统学习焊接理论知识,对焊接夹具进行改进,成功破解焊接内缝熔透过高的问题。同时,又对焊接夹具进行改进,采取滑块拼接法装卸模具,使拆装零件更便捷。

在按节点完成机壳外壳面板系列整机机壳生产任务中,他大胆尝试摸索,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完成精益生产提案5项;在完成某汽车厂商驱动器外壳加工任务时,他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和方法,仔细分析原理、查找资料,解决了零件在批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丝锥出现断损特别严重,攻丝很吃力,且不同批次发生率不同”等问题,对加工模具进行改进,由原来一次装夹1个零件改为一次装夹2个,效率提高2.5倍以上。

在自身不断努力进步的同时,他积极做好“传帮带”,所带徒弟大多已成长为行业骨干。其中,徒弟宋涛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多年来钳工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多次成为车间优秀员工,荣获长岭“十佳青年”称号,现已成长为副班长。

王永宏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作为导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作培训,指导的31名学员进步很快,为公司技能队伍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钳工加工讲究的是手眼配合,对精度要求极高,常常要精确到毫米甚至微米级。智能时代的钳工岗位上,没有消失的技艺,只有熠熠生辉的匠心。”王永宏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和坚定信念。

公司创新能手、先进工作者、陕西电子技术标兵、宝鸡工匠等荣誉称号,见证了他29年来的成长足迹和辛勤付出。“我将继续扎根生产一线,埋头苦干、传承创新,用汗水擦亮‘长岭技工’牌子,展示赶超者风采。”王永宏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