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61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一颗扶贫心 情暖贫困户

——旬阳文联女作家黄振琼驻村扶贫工作侧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一条捷报从北京传来,安康市旬阳县文联70后女作家黄振琼因在城关镇龙王庙村的驻村扶贫工作表现突出被表彰,而成了当地的“网红”!

这一切源于她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贫瘠的土地,把留守老人当作父母,把村里的产业当作自家的产业抓,把包联户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细腻的感情温暖着贫困百姓。3年驻村,她写下了20万字的驻村日记,她写的征文《我和他们的忘年交》获全国扶贫主题征文一等奖,为陕西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者。

当所驻村决定把种植拐枣作为长效产业来发展时,因为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她和队友们一起,从前期宣传动员,到督促挖窝、发苗、栽种、管护等环节,步步推动,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在督促验收挖窝的环节,每块地她都要亲自跑一趟检查,从这道山梁爬到另一道山梁,饿了就上树摘个柿子充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建成拐枣园1500亩,建园面积位居城关镇之首。

在县级包联领导的重视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六组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工作队和村委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那里。酷暑烈日中她和队友们一待就是一整天,召集会议统一思想,宣传动员;逐户丈量拍照,留存资料;拆烂腾退,转移电杆;圈厕外迁,重寻新址……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参与到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的各个环节中,见证了一个破烂落后村落的华丽转身,以及民风民俗从外到内的彻底蜕变。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开始更多地关注并走近留守老人群体,有时多绕一段路,就是为了去看他们一眼。黄振琼的友善随和,赢得了老人们的喜爱,他们都亲切地喊她女娃儿,见面时总是愿意和她聊聊家长里短,而她也很有耐心地倾听,时间一长她与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每离开所驻村回家休假时,她的心都是沉甸甸的,记挂着老人们心愿和病痛,等回城进超市或是到药店去寻找,她的这些举手之劳带给了老人们一丝温暖和慰藉。

黄振琼的包联户梁安阳今年21岁,有智力障碍,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外出务工,把他一人留在家里。黄振琼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操心他的吃穿,每隔几天就会给他送去吃食,并提醒他换衣洗澡。在她的照顾下,过去内向、不说话的梁安阳开始变得活泼起来,知道开口与人交流了,现在他几乎每天都来村委会,和大家说几句话、一起吃点儿零食,似乎成了习惯。有人问他又来看你黄姨了?孩子眼露欢喜,羞涩地笑着。

三年来,她奔走在美丽却沉寂的乡村,在看到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不断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后来,随着新民风建设、道德评议和移风易俗等工作的推进,村上装起了大广播,镇上也开办了“新民风广播讲堂”,于是组织上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于是,她既当采写员,又是播音员,围绕“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诚孝俭勤和”、健康教育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开展专题讲播,把相关政策、感受、认识和思考,与广大村民一起分享,隔空交流。回荡在一沟两坡的喇叭声,为宣传政策、改善包联村向善向好的村风民风,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黄振琼在和队友们竭尽全力完成各阶段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她还关注村民精神风貌的转变,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写的30多篇新闻通讯报道,在省市报刊和网站陆续发表刊载,对发挥典型和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宣传龙王庙村,树立村民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领作用。

得知获奖消息的那天,雨后初晴,她和队友们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正在查看六组至七组的产业扶贫路线。诗意不仅因为有了远方,而是因为有着能感到诗意的一颗扶贫心。(梁真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