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45期:第04版 秦风

糖人记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糖人匠来到了庞光镇的戏楼前。戏楼在镇子的中心,对面不到100米远便是镇子的供销社。

戏楼每年都有好戏上演,记忆中看过一出《火焰驹》。后来,戏楼里的一间房塌了,露出瓦蓝的天空,就无法再演戏,上面布满了蜘蛛网,还有燕子、麻雀做的窝。

戏楼下有棵皂角树,枝条弯着腰,苍老得跟我的爷爷差不多。我对看戏没有兴趣,目光停留在戏楼下卖小人书的地摊上。

这时,口袋里会有父母亲给的几枚硬币,平日用来买小人书。可是那天,我却站在了一个卖糖人的面前。

那个卖糖人的,平时很少到我们镇上来,可能得知孩子们过年有点零花钱,他才肯到乡下来,而且是逢年集才现身。他挑着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里边装着糖料和工具,穿戴一点不像乡下人,黑框的眼镜,灰色、宽边的礼帽,毛领上衣。

他将担子放在戏楼前的皂角树下,先支起炭火炉子,炉子上放上暗黄色的铜锅,锅里熬着糖稀。

然后,从担子的另一头取下面案摆在地上,面案上有几根柱子一样的草桩,上面插着各种面捏的、上了彩的人物和动物。有孙悟空抡棒、唐僧念经、猪八戒扛耙子、关公骑马、诸葛亮摇蒲扇,还有小鹿、胖娃、喜鹊、金鱼以及十二生肖。

“糖人——卖糖人喽——”他吆喝着。听起来口音不是当地人,那个“人”字拖着长长的尾音。

一听见吆喝声,孩子们一边喊着“捏糖人的来了”,一边飞奔过来围在他身边。卖糖人的开始表演吹糖人,他用一根麦秸秆挑上一点糖稀,用嘴给麦秸秆吹气,糖稀像气球一样鼓起,然后用手捏出各种造型的糖人。待成型后,用竹签挑下插在草桩上。

捏糖人的表演颇有吊孩子们胃口的意味。那么张扬的动作,比大人们种庄稼、做针线活要有趣多了。瞧着孩子们贪婪的眼神,捏糖人的又吆喝开了:“一个五分,五分一个。”才要五分钱,连孩子们也不觉得贵。

衣兜里有钱的,会掏出钱来买一个喜欢的。衣兜里空空如也的,会飞奔回家缠着大人要钱。也有孩子知道回去大人也不会给钱,只好眼巴巴地盯着面前的那些糖人直流口水。

记得我那天衣兜里装着一角三分钱,原本想买一本《宝葫芦的秘密》连环画,犹豫了好一阵还是买了一个孙悟空糖人。

玩糖人,是那个时代童年里的幸福。每逢家里来了亲戚,就会拿出来显摆。

庞光镇两天一集,只要不下雪,那个戴礼帽捏糖人的逢集必来。他到镇子,仿佛是孩子们的福音,撒欢儿围着他转。一路随着他到戏楼下,看他表演,用钱换喜爱的糖人。

一天,旧戏楼里飞出一只麻雀,在空中绕了绕,然后做了一个俯冲的动作,落在了捏糖人的礼帽上。捏糖人的师傅正在拿捏的手忽然停下来,身子一动不动,像是和那只麻雀来了一段心灵的对话。

离开了庞光镇,我再也没有见过卖糖人的影子。也许生活渐渐丰富了,没人再留意卖糖人的存在。

退休后的一天,偶然在小城的街头看见了记忆中的糖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草桩上花花绿绿的糖人,然后才看见了那个吹糖人的老汉。

他的头上也戴着礼帽,鲜艳的黄色惹人眼球。我不禁思量,礼帽是糖人匠的标志吗?

是的,我不再称他们为捏糖人的,而是以匠人敬称他们。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糖人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了。□赵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